原標題:百萬億元意味什麼?經濟、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台階
寧吉喆。中國網圖
2020年,我國GDP超100萬億元,這對中國經濟意味着什麼?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又有哪些重要意義?
對此,1月18日,在國新辦就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的發佈會上,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,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100萬億元大關,這意味着我國經濟實力、科技實力、綜合國力又躍上一個新的大台階。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標誌性意義。
寧吉喆表示,第一,這標誌着我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。2020年,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01.6萬億元人民幣,歷史上首次突破100萬億。2000年,我國經濟總量邁上10萬億元的台階,2012年突破了50萬億元,2020年又突破100萬億元。20年內,經濟總量規模擴大至10倍,成就舉世矚目。按照目前測算的年平均匯率折算,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.7萬億美元左右,穩居世界第二,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達到17%左右。2020年,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,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,與高收入國家發展的差距繼續縮小。
第二,這標誌着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。重大科技成果過去一年持續湧現。“嫦娥五號”成功登月並採樣返回,“天問一號”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,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開放運行,“北斗三號”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,載人潛水艇“奮鬥號”下潛突破萬米,量子計算機“九章”成功研製。“可上九天攬月、可下五洋捉鱉”成為現實。科技創新日趨活躍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2020年,中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破百萬億元已無懸念。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,席捲全球,但中國經濟經受住壓力測試,顯示了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,率先衝出疫情的陰霾實現復甦,乘風破浪穩健前行
為了好的生態環境,國家捨得投入!在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月度例行集運快發佈會上,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表示,這些年,國家在財政支出方面,把生態環保、綠色發展作為重要的領域
“十三五”時期,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;經濟實力、科技實力、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台階,經濟運行總體平穩,經濟結構持續優化,預計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
從2021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上獲悉:2020年全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34247億元,其中鐵路7780億元、公路水路25417億元、民航1050億元。